【蓝狙观点】
先开枪,再瞄准

【蓝狙观点】

疫情时代,较快增长的快消品类及背后的消费逻辑分析

 

 

蓝狙做食品策划多年,客户基本上都是快消品厂家,涵盖有饮料、调味品、冻品、休闲食品、乳制品、方便食品等品类。今年整体看来,客户大部分业绩存在严重下滑,除个别品类增长(酒和方便食品)。

 

在大部分企业业绩下滑环境下,为什么一些企业依然保持较高增长?销量增长背后的消费逻辑到底是什么呢?分析后蓝狙认为有以下几点:

 

1、疫情环境变化,消费者压力增大,具备解压属性的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
 

目前中国采取的是动态清零政策,以河南举例,河南地处中原,是全国人流物流中心,河南人口1亿多,每次疫情都会波及到。老百姓被隔离久了,积累的压力可见一斑。郑州餐饮老板跳楼自杀;法拍房郑州全国最多;现在打个出租车,司机都不允许你在车上吃东西;外地人来河南三天两检......

 

上海疫情,老百姓恐慌式购物,缺吃少穿,日用生活物资匮乏,截至目前依然有很多外地务工人员无家可归。一些康复的人,不被社区接纳。感染病毒的人,人人避之不及。社会舆论嘈杂,一位女士因快递小哥给自己的父亲送东西,女士给快递小哥的红包小,被舆论逼迫自杀身亡......

 

蓝狙公司一位设计师本次郑州封城,被封了14天,本身设计师性格就很内向,封的久了,就会莫名的脾气燥起来,突然喜欢上刺激的食物。原本排除在健康食品之外的泡面、酸辣粉、螺蛳粉,再次走进了他的餐桌。封城期间,我在家里也是没事可做,睡睡觉,陪陪孩子,做做饭。早上起床晚到8-9点,早饭吃完很快到10-11点了,紧接着要思考中午吃什么。午饭后睡个午觉,因为没事午觉就睡得很足,下午醒来四五点,醒来又该思考晚饭吃什么。封城期间,爱上了喝酒,精酿、果啤,因为自己酒量差,就喝点酒精度数低口感不错的产品。喝完后晕晕乎乎,快速进入睡眠,是很解压的事情。

 

老婆的厨艺不断增长,学会了蒸包子、炸油条、调凉皮等有难度的食品。厨房里的调味品增加了一倍多,鲜鸡汁、油醋汁、油泼辣子等调味品进入我们的采购清单。做完一餐,家人吃的满意,她会非常有成就感,自然也会缓解诸多压力,让自己心情舒畅。

 

这两年,蓝狙服务的客户中,白酒、精酿、果酒、调味品、口味重的方便食品均有较高增长,我认为都与疫情环境下压力的增长有明显关联。虽然最近两年,快消品在疫情环境下的整体的增长数据可观,大趋势下滑,已成不争事实。不仅是消费者压力大,企业压力也很大。

 

2021年6月,尼尔森IQ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快消品全渠道销售额增长8.5%,大幅高于上一季度的3.4%。其中,线上渠道仍保持双位数的增长,增幅14.1%,上一季度为增长18.8%。但是今年开始,国家统计局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,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影响,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。4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.1%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.1%,比上月上升0.3个百分点。非生活必需品销售和餐饮销售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,拉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。4月当月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9.7%,餐饮收入下降22.7%。而实际上,很多中小企业反应,业绩下滑的严重性要比统计数据高的多。

 

2、未来的压力不可小嘘,解压产品、解压渠道,会有较快增长,企业重新审视通路布局及执行策略

 

疫情状态下,百姓的出行变得更少,旅游、聚餐等消费越来越少。更多堂食被外卖取代,居家隔离期间,运动少,消耗少,加上时间充裕,可以自己做饭,大量非必需型日常快消品消费份额急剧减少。人们变得越来越懒,懒得动脑,懒得动腿。因此,复合型调味品在增长,方便食品在增长,让人微醺的产品在增长,距离小区更近的渠道在增长,甚至希望产品送货上门。

 

疫情一旦爆发,社区封闭,村镇封锁,距离居民最近的渠道,成为刚需渠道,完全替代大型商超等传统渠道。电商今年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,我们的电商公司物流配送仓在河南许昌,几次疫情许昌都严重波及到,造成了电商无法发货,业务全部暂停。即使能发货,国内也有近30%区域因疫情管控,快递到达不了,整体下滑至少30%。

 

根据尼尔森的数据显示,2020年全国封城时间,电商的渠道渗透率从2019年的34%升至47%,社区团购从3%升至16%。以食品饮料为例,2020年纯电商、直播渠道重要性较2019年依次增长31%、80%,如果该增长趋势保持不变,2年后数字化渠将占据25%以上的市场。这个美好的电商数字正在被越来越严峻的疫情拖累,但是线上消费依然是主流。

 

未来,60%的零售消费将在数字化及邻里店发生,伴随着渠道的快速变革,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更高效经营线下市场,如何进入社区团购、直播等新兴渠道,并重新审视产品策划、通路布局及营销执行策略

 

刘大贺

蓝狙策划董事长、中国食品系统营销专家、《未来抖商》抖音营销系统畅销书作者、《销售与市场》产业顾问、中国食品报品牌研究院理事、中国海洋大学双创导师

最近浏览: